媒体专访

毛里求斯《华侨时报》 以“方块字”守望家山一甲子

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圆乡贤梦而坚守。

无线梅州讯 (郑硕光 曾春婵 温君明 张孟荣发自毛里求斯的报道)也许你会为上班地点离家略远而有所抱怨,也许你情愿每天对着手机刷朋友圈也不懒得抬头看看自己家乡今天又发生了故事,但是你是 否知道,在万里之外的毛里求斯,却有人只出于对家乡信息的渴望,每日风雨兼程坐车20多分钟到报社里取一份有着家乡新闻的报纸。

当《丝路南洋》摄制组一行来到在毛里求斯华人界久负盛名的《华侨时报》报社时,就遇见了一位专程从家里坐车过来取报纸的老华侨。“一天不看这个报纸都不踏实”老读者手里拿着刚到手的报纸,开心的说。

毛里求斯岛国目前共有三份华文报纸,其中,《华侨时报》是唯一一份以刊登中国大陆新闻、以及客家新闻为主的报社,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据《华侨时报》编辑人员张灌丽女士介绍,像摄制组所遇见的这种对《华侨时报》,家乡信息非常珍惜的老华侨在毛里求斯其实已经不多了。

《华侨时报》报社其实并不大,总面积仅有30平米左右。而由一块小小的木台间隔开来的几平米的地方摆放着一台电脑和一部电话,那就是张灌丽所工作的编辑室。

再往里走去,一个由一张有些年岁的乒乓球桌与纸箱子构成的“储存室”出现在眼前。再往里走去,一台已有些历史的印刷机出现在了摄制组的眼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原来那一份份充满家乡味道的报纸就出自于它。

但是,就是面对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华侨时报》报社的编辑人员们也从未退却。“因为这份报纸它其实包含了一定分量国内信息,特别是客家梅州的信 息,而这些对于在毛里求斯的客家人来说都是特别难得的,所以它也算是在毛岛的客家人的精神寄托。”而这也是一代代办报人员坚守下来的原因。

在毛里求斯采访期间,我们还找到了一位“老报人”、一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华侨时报》的编辑钟国康先生。

听说我们来自家乡梅州,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作客。在他二楼的书房里,最显眼的就是挂在墙上用报夹夹着的一叠报纸。

面对今天最新的《华侨时报》,这位89岁高龄的老人,一下子打开了回忆的闸门。据他介绍,他在这个报社前后呆了12年。当时也是每天收听祖国的广播,然后转摘下来,并拟上标题,交给铅字排版工人。

他动情地告诉我们,对这份报纸他感情很深,不单是因为曾经是其中一份子,更是因为它可以让他时时看到祖国和家乡的信息,及时了解家乡的变化。所以,一直坚持每天在家“等”报纸送来。

“只要还要一个华人要看,我们就要办下去”这是《华侨时报》社长林检祥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如果没有真正来过,我想我永远不会知道,原来在万里之外的海岛上竟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之下,正因为这样一份事业而坚持着。

作为同时又是《星河影视·慢城》杂志的编辑人员,其实我们也一直肩负着在互联网时代下,杂志读者少,运营难的压力。作为同行,在那个充满铅字香气的环境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华侨时报》对于毛里求斯华侨的意义,更看到了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圆乡贤梦而坚守的难得与伟大。

(编者注:1999年10月,毛里求斯《华侨时报》和 《镜报》代表冯云龙先生以70岁高龄来多伦多参加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成立大会。2005年9月,在多伦多参加第三届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年会的部分代表赴古巴访问期间,曾专程访问《华侨时报》和 《镜报》。)